拖延心理学(2):不是行为问题,是思维问题

暖乎乎 post on 2月 28th, 2011
Posted in 2.读书旅行学习

拖延心理学继续《拖延心理学》阅读笔记,看得超级慢,因为有用信息的比重太大,整本书俨然就是份研究报告。没关系,看一年我也要慢慢看,边看边自我治疗,与拖延死磕到底!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塞缪尔

P9:“研究显示,智力和拖延没有关系……”

据我所知,拖延症患者常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认知误区:一种是觉得自己意志力太弱,自制力差到极点,因而比较自卑;另一种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所以每每赶在deadline之前才完成的任务,看起来比那些早早开始准备的人做得还要好一点,于是沾沾自喜,甚至开始享受这种“不费力却更出活儿”的拖延恶循环。其实,这两种认知都是不健康的。如果你是第一种人,我得告诉你一位著名的拖延症患者,他叫比尔·盖茨。他大学时养成拖延的习惯,工作以后发现拖延要不得,因为工作需要协作,其它人不会等你。于是他下决心克服,用了整整两年才变成一个不拖延的人。想到他,你会不会好受一点?如果你是第二种人,那你一定常常会失落,偷偷地想:“如果我早早开始,会做得更好更惊艳!”而你的这种想法,注定你永远不会有充足的时间,所以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尽全力做出的东西到底能优秀成什么样子。而且,运气是不能指望的,或早或晚,你都有一天会栽在那被你拖延的“一点点时间”里,万劫不复。

P9:“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染上拖延的瘟疫……学生会推迟写作论文和复习迎考的时间……自由职业者只有依靠自觉才能在他的行当里生存……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企业环境中,有些人不但不去跟上快速的节奏,反而减缓了自己的脚步。”

在“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里,我发现在读的硕士和博士是拖延症高发群体,其中不乏在国外读Ph. D的。我猜测,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可能从没进入过职场,一来没有太多需要其它人配合的任务,没有那种被催来催去的压力;二来在职的人有周计划月计划和各种项目,学生可能只需要应付考试和论文,deadline少得可怜。虽然不是自由职业者,但是我对撰稿人爱拖延有切身的体会。和学生相反,撰稿人的问题是deadline太多。牛尔老师在他的自传里写过当专栏作家的经历:“每逢‘死线’来临,编辑一来催稿的时候,有时那种压力还真的要人命。”记得有一次我拖了又拖,把交稿的日期连着推迟了两次,最后交上时,编辑说:“我在等三个人的稿子,你是最早交的。”可见,拖延症在撰稿人这个群体里有多严重。所以我特别佩服自制力高的作者,像吴淡如和几米。著名出版人郝明义说“几米每天早上9时准时进入工作室画绘本,他画得很多很快,常常是我们的出版速度跟不上趟。”这是怎样的境界啊!

写稿拖延

P12:“拖延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我永远不再拖延!”

基本上吧,这么多年,每个月我都要经历这么个恶循环:月初的时候想,这个月的稿子要早点写哦!——比较空闲的晚上,心想要不开始写吧!然后打开电脑就会被豆瓣啊微博啊FT啊弄的舍不得关掉页面。——然后心里两个小人就开始作战,最后正义小人缴械说:算了,现在不开始也可以,反正还有时间。——月底了,哎,这次怎么又是月底才开始?!晚上干东干西,就是不写稿,让自己处在一种貌似“有事干”的状态,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离截稿还有一天,写着写着,又被某个勾人的新闻标题吸进了网海中,这个时候还三心二意?没救了!——终于写完了,超时了一天,下次不能这样了!

很熟悉对不对?个中纠结,冷暖自知。其实,这些在煎熬中完成的事并不是拖延的最大危害,最大的损失,是那些根本没有deadline的想法和愿望,可能是偶尔的一个闪念,可能是长久的一个心愿,都被拖得无影无踪了。我也是意识到这个之后,才决定与之斗争的。

P17:“拖延者的信条: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什么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这些信念反映了拖延者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人们之所以产生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经过我这一阵子对自己拖延行为的观察,我发现拖延真的不是行为方式,而是思维方式,是对生活的各个组成部份如何去排列组合的一种思维方式。昨晚舍友说打算收拾屋子却没能收拾,我问她内疚吗?她说是。我感觉,这种内疚的程度和它出现的频次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拖延症的严重程度。重度患者是日日活在内疚与自责之中的。我又想,有没有人同样没有做完想做的事,但是却丝毫没有内疚感呢?一定有。所以说,同样的行为,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差异。我想起心理医生跟我说的,拖延的行为本身没有大碍,但是这个行为是否对你造成困扰,是判断你是否需要在意它甚至治疗它的一个判断依据。

9 responses .

  1. thinking说道:

    我最拖延的地方在于,早上总是拖到最后一分钟,赶在上班时间前两三分钟才到公司。这就是我,每次迟到后都自责一番,再下决心一番,过几天照旧。。。我要早睡早睡早睡。。。

  2. yangkwok说道:

    我最拖延的地方在于,早上总是拖到最后一分钟,赶在上班时间前两三分钟才到公司。闹铃想的时候我就会按下,睡到最后一刻,哪怕离最后一刻还有1分钟,也会睡一会,然后起来后悔不迭 。

  3. 贝勒cookies说道:

    我是比较能拖的那种,我看到一个老师写到,每当他发现一件事情连着三天出现在他的要做的事的list中,他就不顾一切的也要先把这件事做完。有时候就得用咆哮体跟自己说两句。

  4. 清楚的说道:

    从你这里知道这本书,买来看。看了几十页之后就很惊讶,知道了自己这么多年来拖延的躲避的失败的自卑的根源。决定认真看下去,写一篇我自己的感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