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思维导图:我的工作循环互养系统

post on 2月 10th, 2012
Posted in 3.回顾总结反思

暖乎乎'S 手绘思维导图

图:2011年思维导图述职报告复制品

春节前在公司做了2011年工作述职报告,每个人给了5分钟的时间。时间很短,我就在白板上画了张思维导图(有点丑,就在纸上重现了一下:P),讲了一下这一年工作中的关键事、关键人和关键触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形成的循环互养系统。

1.关键事

  • 方案
  • 专访
  • 文章

借用二八理论,对一个人工作80%的评价可能仅来自于TA工作中20%的部分。这20%就是那些关键事。如果倒过来,就只有苦劳没功劳,白搭。俗话说“关键时刻要瞪起眼来”,平时再怎么嘻哈,干关键的活儿都是要拼了小命滴。这些事我做的时候都是既费心又耗血,回想起自己当时工作的状态都觉得感动~

2.关键人

  • 交流
  • 呈现

工作中的KEYMAN我觉得是自己的汇报对象。我的工作性质有点奇怪,绝大多数时间汇报的对象是客户。想来与客户的往来只有两件事:一是与之交流,常被喊去天南地北扯上个把钟头;二是呈现交流的结果,把闲扯中闪现的思想小火花进行有序地编排,写进文章啊方案啊之类的。

3.关键触点

  • 出差
  • 活动
  • 旅行

我所谓“触点”,是指连接我与未知世界的各种开关,经常在出差、参加活动或者旅行的时候被我发现,打开一扇小窗户,将我与一片未知的领域连接起来。触点多了,思维就会保持活跃,灵感上来,方能连点成线,产生各种新想法,为工作注入活水。

循环互养系统

关键事、关键人与关键触点连接得十分紧密:做好关键事,工作被认可,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关键触点;整合足够多的关键触点,持续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成为关键人乐意交流的对象;与关键人交流畅通,对其需求把脉准确,才能做好关键事——这三者形成了我的工作循环互养系统,贯穿始终的,是用心(思维导图中心图形是颗大心有木有!)用心做好关键事,用心顾好关键人,用心找好关键触点,循环互养系统便生生不息产生能量,让工作越来越顺畅。

2011年幸福大事记TOP10

post on 1月 24th, 2012
Posted in 3.回顾总结反思

要幸福哦~

2010年岁末,我窝在办公室写《2010年我学会了神马》。2012年年初,我窝在家里盘点2011年幸福大事记,开晒啦!

1. 发布“手绘思维导图”系列

幸福POINT:可能性什么的最美好了

2011年1-2月,我把以前手绘的思维导图整理了一下,写了手绘思维导图系列文章。出乎我的意料,这个系列后续引来了各种出版、培训的邀约。上午看沈春华LIFE SHOW,模特JANET说自己10岁时去白宫表演小提琴,她站在白宫里想,原来通过小提琴这个东西,可以来到这么一个神秘的地方,那以后是不是可以通过其它事情,去实现人生其它的可能性。手绘思维导图对我来说就像JANET的小提琴一样,让我看到一种“可能性”的同时,产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人生不同的可能性的想法。

2. 执“笔”客户年度营销规划报告

幸福POINT:和战友一起建造里程碑

这个报告是我2011年工作中里程碑似的大事儿。得知竞争对手的报告是四位大叔在做时,我和设计小姐互相打气说:“就算我们在内容深度上输给大叔,在形式表现上一定要闪死他们!!!”最终我们真的做到了。主导这个项目的过程自己的优劣势集中爆发,报告一秀完,我火速征集了客户上中下层的反馈,各种反省总结,收获不是一般的多。我和设计小姐也在一起为这个报告揪心的过程中,萌生出一种战友般的情谊。

3. 试水面对面采访

幸福POINT:从“HOLD不住”开始练习

2011年第一次尝试了面对面采访,对象是作者栗子。以前我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采访,可以单刀直问地开始、发问、引导、结束。面对面时除了表达,还要去HOLD两人之间的“场”。我经验不足,还是有些HOLD不住。比起其它形式,面对面会让交流过程有更广阔的散发,有开始总是好的,以后有机会还会多多尝试。

4. 挑战6000字人物专访

幸福POINT:用平面的文字呈现立体的人物

我写了6年杂志,从没写过6000字那么长的稿子,更没写过财经人物,2011年却在工作中碰到了这种挑战。虽然对要写的人足够熟悉,还是写了整整6天。惴惴不安地交出去,采写对象回复说“一口气看完人物稿,写得太好了!”把我乐得不行。我感觉写人要比写事来得有趣,通过自己的感知用平面的文字呈现出立体的人物,这个过程真的很过瘾。

5. 结识永锡老师

幸福POINT:把我从地上捡起来,告诉我我的光

2011年先后两次参加了永锡老师的“幸福行动家”活动,一次当学员,一次做助教,每次都受益良多。永锡老师跟我说了很多受用的话,让我受宠若惊的。本年度最混乱的日子,在机场接到老师从台湾打来的电话,近一个小时的随意交流碰撞出很多有启发性的东西。常常觉得幸运,工作以来每一年都遇到不同的导师,他们把我从地上捡起来,告诉我我的光,听我说话、教我做事、容我犯错、助我成长,不让几位CHERISH我的前辈们失望,是我前进的一大动力。

6. 写“幸福日志”&“晨间日记”

幸福POINT:自产自销正能量,记录并检视生活

在《2010年我学会了神马》文末,我说要正视自己爱聚焦负面的特性,练习肯定自己。写“幸福日志”就是我的行动。有时候觉得幸福的事多的5件都不够讲,有时候得从一天发生的事中“瘸子里面挑将军”,有时候怂到极点或者放懒也会空几天不写,有时候刚刚大哭完接着把这件事的正面意义写进幸福日志……年末回顾幸福日志时,感觉这一年真的就是一路幸福走下来的,因为回想起来的都是好事——这是自产自销正能量的结果。受永锡老师的影响,写“晨间日记”也有一阵子了,可以随时检视过往,很不错,要坚持写下去才是。

7. 读《内向者优势》《亲密关系》《拖延心理学》

幸福POINT:读书亦读己

本年度的阅读书目里最喜欢的三本。我喜欢建立既在学术研究与亲身实践基础上又不太难读的书。《内向者优势》让我客观看待内向这回事,《亲密关系》让我蹭蹭长了一大截,《拖延心理学》吹响了我战拖的号角,虽然还没读完。。。这三本的共同点是帮我发现了自己许多行为模式的出处,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多了解了自己几分。

8. 与家人沟通质量提高

幸福POINT:开始懂得生活更需经营

今年过年我格外舒畅,因为往年不敢跟爸妈说的让我一股脑儿都说了,然后父母亲的反应又超越了我的想象。我以前跟家庭成员沟通脑子都不转的,后来发现不仅工作需要经营,生活更需要,就开始有意识地沟通,效果初显,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

9. 出演“贺岁大片”

幸福POINT:迎接成长大礼包

最后一季,生活上演了跌宕起伏的贺岁大片,伤痛有之,狗血有之,惊喜有之。有时候演得太累,我会边刷牙边问那个不知道存在与否的导演:您老给我安排这一出又一出的,到底是要干啥?一场接一场演下来,开始觉得伴随这部片子而来的,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大礼包。待到剧终时,无论到手的是奥斯卡、金马奖还是金鸡百花,我都欣然接受。所以导演大人,请您继续尽情发挥吧:)

10.   不羡慕谁

幸福POINT:长成更好的自己就行

前阵子看各种2011年总结帖,有的人写得满满当当,透露着浓浓的精英范儿,我脑袋飘来一句:“奇怪,我怎么不羡慕TA?”换作以前,我一定会羡慕,可现在心里只想:这不是我,我过不来这种超大密度的生活。真心为这种想法感到高兴。年中为网站写新的“关于我”,写完想,如果去年此时我看到一个姑娘这样描述自己,应该会想:这些都是我想做的!而我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长成更好的自己就行喽。

 

2011年初,我给自己的年度关键字是“突破”,回顾这些大事记时,我认为自己做到了。2012年我的年度关键字是“容器”——我要做一个容器,去体验去学习去接纳,感知流经我生命的人事物。

岁末年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觉得当下即盛年。昨天看王石哈佛游学生活,看到安藤忠雄说“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说的与我心有戚戚焉。我把自己的小火焰微调了一下:“给自己经营温暖的生活,为别人带去积极的影响”,原来是倒过来的。就像配图上说的:幸福就像香水,如果你不先给自己来几滴,别人是闻不到滴^_^

Fundamental! Fundamental!! Fundamental!!!

post on 10月 30th, 2011
Posted in 3.回顾总结反思

Randy Paush

图:像兰迪教授那样,Have fun until we die.

“Fundamental! Fundamental!! Fundamental!!!”某个瞬间,脑中突然飘来兰迪教授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不断重复这个单词的场景。说来诡异,我上次看这个视频已经是大学时的事,是什么把它突然推送到我眼前的呢?

1.熟练级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思维导图是件简单到不用教的事。每每被问及如何学习画思维导图,我都答:“看书,然后画。”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后来,有些童鞋拿自己画的图给我看,我发现他们会犯一些特别基础的错误,比如字没有写在线上;或者线拉太长,挤压了延展的空间。这些都是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书上不光清清楚楚写着,还加粗强调了!

我问他们:“书看了吗?”有的说没看,有的说没看完,太晦涩。我说一定要从头到尾看完啊,看完了吃透了就会画了。那本书,我好多年都没翻过了,但我依稀记得,大学的时候前前后后通读过三遍,第一遍是了解,第二遍是理解,第三遍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对照着书看看有没有用错。

永锡老师在幸福行动家的讲义里说思维导图是笔记法里面比较难的一种,学习不易,要真正上手更要多加练习。结合那些童鞋的思维导图作品,我才终于知道,原来画思维导图不像我以为的那么简单,我是患上了“知识的诅咒”(一旦拥有了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缺乏这种知识是一个什么情形)。我之所以没觉得它难,是因为我当初把书看了三遍,基础太好了!

2.进阶中

最近我在用EVERNOTE写晨间日记,大家好像都偏好用EXCEL或纸本,我没找到用EVERNOTE的先例,就自己摸索着写,越写越觉得不对劲。我隐约觉得不是工具的问题,是方法论没掌握。有了给别人指导思维导图的经验,我的第一反应就回过头去,重新看《晨间日记的奇迹》那本书。上回看是略读的,除了基本的格式之外,其它都没学到。这次再细读,果然有许多重大发现!比如,不光要记事,还要写下情绪;比如,要把不同年份的同一天记在一起……今天早上把新学到的运用到日记里,感觉有明显的不同。

3.入门期

我的钢琴课进入了第一个平台期,刚刚脱离了那种“哇,原来没那么难弹,我也可以”的兴奋,进入了枯燥无比的练习期。老师也不着急教曲子,只给布置大段很难的小调,让我熟悉指法。这个过程,真是难熬。那天看《研磨商业力》,大前研一提及自己年少时涉猎文学与音乐的事时也说:“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正在建立基础的时候,根本就谈不上享受。”

这几个小点点,在脑中连结成线,让我开始思考“基础”(Fundamental)这回事。

思维导图的故事,是有基础却不自知。这样以来知识其实都是隐性的,自己没有意识,更别提把它拎出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所以你看我写那些思维导图的文章,都是写我用它来干什么,而没有说它是怎么一步步被画出来的,直接跳过去了。

有天吃饭,桌上有俩职业经理人。他们都在制造业里呆了十几年,从SALES一步步做起,职业道路走得很踏实。其中一个说自己是“半路出家”,起因就是并没有念过管理,于经济学之类一概不知。我说:“有没有可能其实你是懂经济学的,但是因为没有搭建过体系,所以‘不知道自己知道’?”我的想法被他否定了。可我依然觉得,比起那些念过MBA但没有太多经验的人来说,他一定更懂经济。但是因为缺少一个明显的入门过程,又没有触点和契机去搭建体系,无法将自己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我由此觉得,基础这东西,是能给人带来底气的

像用EVERNOTE写晨间日记的故事,跳过基础势必影响进阶,还得回过头补课。

至于钢琴课的故事,属于正在经历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基础。只能心里惦记着久石让大叔的SUMMER,拼了!

不管学习什么东东,熟练级的选手,多多分享,授人知识的玫瑰,手流体系化的余香;进阶中的选手,遇到上升困难就回归基础,该啃大部头就啃去;入门期选手,啥也别说了,想想学这玩意的初心,痛并忍受吧!

话说学习这回事,真是微妙而愉悦啊~